查看原文
其他

房地产开发商排队过“窄门”

观星老道 观星老道伽利略 2022-09-19

房价调控的实现和血管硬化的原理


周末答疑与小姐姐再聊19号文


酒与土地财政


房地产税的顶层思维


如来神掌


立字为证:全国300座城市里面至少有一半会在未来五年内跌回2011年水平,其中有的部分反弹后会继续上涨,有的彻底趴下。


我很少写这种“立字为证”带预言风格的东西,因为要敬畏市场。


 小城市很乱的,不像大地方那么规范。我知道比较有意思的操作,比如规划里面备案修28层楼的,硬生生修了32层出来…这种操作都有你敢信。


越乱的地方,最后回归越显著。


读者说他们那儿七八年前出现过加10层的,23到33,去年按历史遗留问题给出房产证了,结果房产证下不来。还有一个小区规划四栋楼,盖了六栋,后来拆了一栋,目前还是烂尾状态,可能快十年了。


这种情况在300座城市里面的250座都普遍存在…


翻译一下,就是过剩房源…不是指交易市场过剩,而是容纳量过剩


也就是很多房子其实没人住…

 
中小城市(本地)开发商,据我估测,其实基本已经破产了,这几年只是作为僵尸企业被奶起来。一但宏观上国家不愿意兜底了,进入清算环节,那就是拼命卖掉土地储备来回笼流动性,给银行还债。


今年厂州恒太给中小开发商们上了一课:什么叫不买地只卖房勒紧裤腰带也要还(银行的)钱。至于那2000亿商票为代表的供应链金融,不好意思偿债顺序排在银行后面——这是金融系统的“窄门”。


开发商手里其实有很多建筑面积储备,大部分还没开始打地基办不了预售证,要卖房回款还债是完全可以的,只是不敢让他们放开了卖,他们也不想真的出货——毕竟你借银行一百万你是银行的,你借银行一个亿银行是你的。

出货了市场接不住,价格会跌,越出货收回来的钱越少,账面上就破产了。

不卖的话,账面上还算没破产,会计老财很懂我说的什么意思

比如你账面上现在有100万平建筑面积的土地储备,算个平均单价1W,账面上资产端就有100亿。然后你在各种机构借的钱,合计假设90亿。此时你的负债率看起来只有90%,很安全。如果现在敞开了卖,供应远高于需求,打破平衡了,那么1W的单价就保不住,可能低到9K、8K,如果所有开发商都这么敞开卖,甚至能把价格打到5K。

真这么干,那你的资产就缩水到70亿以下,不买地把手里的货全部卖完你也就回笼70亿,然后负债那边还差20亿还不起…何苦呢?

所以你看现在恒大打骨折卖房,但是它核心的土储不咋降价,其他同等体量的开发商,也不能一起出货,不然货根本出不了。

门就那么窄,只能一个一个出

于是出货的时间给拉得很长

时间长了,有息负债要继续算利息

那你就更还不起债

所以到最后,没办法先走的,就只能清算


把公允价值打下来,减值一提,资不抵债了


因为大而不能倒,倒的就是小的。


回味2019年11月孙宏斌谈住房按揭贷款


回头再想一下西虹市首富皮带哥~

其实早就算好了~怎么打牌都可以,把自己的问题转化成别人的问题。

时间问题,原则上不会超过2023年,我这里把2020年耽误的一整年都算进去了,本来2021年之后就应该大概率会清算的。


反过来想,早就没有什么新盘供应的核心城市、核心地段,就会被楼市的避险投资、被动投资,给挤爆,很多自媒体都聊日本楼市的1991,但是真的没几个人聊懂的。

危机的脚步系列1~4


危机的脚步系列5~8


危机的脚步系列9~11


危机的脚步12

能消化的就是会计做账的问题,不能消化的最终转移为整个社会的支出。这种支出很大程度不是以金钱来量化的,因为能量化的部分已经做账处理掉了。

再重复一遍:金融就是时间与空间的游戏。

举个例子,你负债100万买了一项资产,年化利息5%

如果这项资产在第21年突然翻倍,对你的意义为0

因为你没撑到20年就破产了

就好像上面讲到门太窄、一起出货出不了的问题

跟吃饭一样

午饭排队假设要排5个小时,轮到你的时候已经是晚饭时间了

没意义了

总有人,要买单。


挤爆核心城市的问题,我再举个例子

比如小明家在北京只有2套房,他错过了不限购的时机,买不了更多。

于是前几年房价便宜时去成都、重庆、合肥、南京、三亚、苏州等地买了十几套房。

你算当时的买入价,一套也就几十百来万,这几年陆续加起来也就消耗了他不到2000万。

算总账似乎与北京的2套房差别不大。

到了钱荒的时候,假设他贷款需要还


他会卖掉北京的2套房,还是把起他热点城市的房子出掉?


如果要出货,先卖哪里?


是不是感觉跟美股特别像呢~A股这两年结构牛走下来,


其实也一样。。。


耶稣对众人说:"你们要努力进窄门。我告诉你们:将来有许多人想要进去,却是不能。"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